2004年5月份,江西吉安有位老人家接受了媒体朋友的访问。
采访过程中,记者们这才搞清楚,那位老人其实大有来头。他叫袁林,以前是个参加过革命的老红军。而且,更不简单的是,他还跟华国锋、毛主席见过面呢。
说起这位老翁的经历,一点一滴慢慢展现在众人眼前……
【袁林的一个错误被耿飚严肃批评】
1930年那会儿,袁林才17岁,完全是个愣头青的小伙子。
袁林虽然年纪不大,但那时候已经加入了红军,在红20军里头当兵。他嗓门大,身体也壮实,所以就被挑中做了号兵,打仗时负责吹号,好让大伙儿听到命令。
袁林心里头憋气得很。
当然,袁林并不是对这个岗位有啥不满,他就是跟其他战友一样,心里头盼着能上战场真刀真枪地干,亲手干掉几个敌人,而不是整天吹号或者抬尸体啥的。
还行,袁林虽然心里头有怨气,但还是挺服从命令的,他跟着号兵师傅学起了吹号。在那一堆学吹号的士兵里头,袁林算是吹得挺出色的。后来,号兵师傅还特地奖励了他一顶军帽,袁林这才算是乐呵起来了。
但随后,袁林却搞砸了一件事情,错得很离谱。
没多久,袁林就迎来了学会吹号后的首场战斗。这次,红军计划在稻田中给敌人来个突袭。战斗一开始,稻田里就跟开了锅似的,子弹嗖嗖地往水里钻,水花咕嘟咕嘟直冒。袁林头一回见这阵仗,心里有点发怵。
没过多久,红军就跟敌人干上了近身战,可敌人数量一个劲儿往上涨,眼看就要顶不住了,人少的一方明显吃亏。
所以,上头赶紧让袁林吹起号角,那是撤退的信号。但其实,那时候撤退已经来不及了。更要命的是,袁林吓得不行,号角愣是吹不响。结果嘛,不言而喻,我们的好多战士都牺牲了。
虽说吹不响号并不是啥大事儿,但说到底,袁林这次确实搞砸了,出了差错。所以,他也被当时的师参谋长耿飚狠狠地训了一顿。
批评结束后,耿飚把剩下的战士和其他队伍整合成了一个连。袁林这时候站了出来,说他想弥补过错,保证下次打仗绝不出差错。耿飚看袁林这么有决心,就又给了他一次机会。
不久,第二场战斗就拉开了序幕,袁林紧跟着队伍往前冲,敌人的子弹嗖嗖地往战士们身上招呼。但这回,袁林沉着冷静了许多。在司号员的指挥下,无论是冲锋号还是撤退号,都吹得特别响亮,指令传达得那叫一个迅速。
第二次交锋,红军小胜了一把。袁林呢,这回是真的体会到了打仗的凶狠和危机四伏。
之后,袁林的吹号本事是越来越厉害了,指示传得那叫一个准。在一轮又一轮的反“围剿”战斗里头,袁林也是出了自己的一份力。
【袁林和贺子珍原来是永新老乡】
打仗这事儿,挺狠心的,不过里头也有暖心的时刻。
1930年10月份,红军把吉安给攻下来了。吉安下面的永新村,正好是袁林的家乡,这让他特别高兴。红军呢,也打算在袁林老家那儿休息整顿一下。
这天,袁林打算出门找人,经过金牛寺那会儿,他猛地被一阵动听的歌声吸引住了。那歌唱得,真是太悦耳了,袁林不由自主就走到了人群前头,一看,原来是位美丽的女红军在那儿放声高歌。
经过战友的引荐,袁林这才晓得那位女红军的真实身份。说起来,她竟是毛主席的爱人,贺子珍同志。
过了一会儿,贺子珍唱罢,对着石阶上的观众弯了弯腰表示感谢,观众们见状,也纷纷给贺子珍送上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。
这次碰面挺凑巧的,袁林对贺子珍留下了挺深的印象。之后,他俩也机缘巧合地碰上过几次,但都没怎么深入聊过。
但是,袁林回想起来,那时候贺子珍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太行了。尽管如此,贺子珍就算身体不舒服,也硬撑着要自己走,不肯让大家拿担架来抬,真的是特别倔强和要强。
某个夜晚,袁林打定主意,要去瞧瞧贺子珍。
袁林一迈进屋,就看见贺子珍正躺在炕上。见他进来,贺子珍使劲儿支撑着身体想起来,还招呼袁林过去坐下聊聊天。
袁林急着问贺子珍身体咋样了,但听到的却不是好消息。没错,贺子珍身体里还留着两片弹片没弄出来,确实挺难受的。
聊了几句家常后,袁林突然换了话题,朝贺子珍问道:
子珍大姐,我记得您家在永新县城那边,靠近南门的地方,以前是不是有个小铺子,名字还挺有诗意,叫海天春来着?
贺子珍一听“海天春”这名字,噌地一下就从床上坐直了身子,这店名她可是好久没念叨过了,这可是她家的老铺子。但她心里纳闷,袁林咋会知道这事儿呢?贺子珍赶紧就问了出来。
袁林咧嘴一笑,跟贺子珍说,他其实也是永新人,家在袁家村,离贺子珍的老家挺近的。那个海天春店铺,他以前还去逛过好几回呢。
贺子珍乐呵呵地笑了起来,真没想到,在这儿还能碰上老乡呢!这可真是巧了,老乡碰到老乡,心里头那个激动啊,感觉眼睛都要湿润了。这种亲切感,真是太让人舒坦了。
后来,袁林接着讲,他以前也碰见过贺敏学大哥,而且贺敏学大哥以前还对他有过照应……考虑到别让贺子珍因为情绪激动而让病情加重,袁林就没继续往下说。
长征路上艰难重重,但那时候的温暖情谊,真的让人心里头暖暖的,印象深刻。
【袁林问连长借了一条裤子参加大会】
1931年快到11月的时候,有天一大早,袁林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喜讯。
说起来,江西瑞金那边马上就要开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大会了。袁林呢,因为打仗勇猛,立了好多战功,就被挑中去参加这个大会了。
袁林一乐,立马蹦了起来,可紧接着他就耷拉下了脑袋,低头瞅着自己的裤子。
袁林那条灰裤子,洗得都泛白了,不光旧,关键是上面还有好多破洞,看着挺难看的。就这样去大会,感觉不太得体啊。
连长瞅见袁林一脸愁容,就从枕头下面翻出自己的马裤递给他。袁林因为太瘦,裤子显得宽松了点,不过好在马裤挺干净利索的。于是,袁林和连长一块动手,拿起针线就开始缝缝补补,最后裤子总算穿得挺合适了。
然后,袁林动身去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的首届全国代表大会。
在那个大会上,咱们中国的头一个红色政权出炉啦!袁林清楚地记得,那会儿,全国七大片苏区,总共六百多名代表都赶来了。大伙儿一块儿举手表决,然后向全世界大声宣告:
中国的国家权力,掌握在工农兵和所有劳动老百姓手里。
那天晚上,红军广场上热闹非凡,大家激动万分。不只是因为人民真正掌权的政府终于建立起来了,更重要的是,每个人都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美好希望,就像天边初露的晨光一样明亮。
过了好些年,袁林心里还是清清楚楚记得那晚的事儿。大伙儿手里都拎着各式各样的自家做的灯笼,有的手艺不精做不来的,就干脆举着火把。所有人都乐呵呵的,女同志们翩翩起舞,嘴里哼着小曲儿,男同志们呢,就在旁边大声喊着口号,帮着打节拍,场面真是热闹非凡!
这次大会是个重要节点,从那以后,大家就开始正式叫毛泽东为毛主席了,这个称呼也一直保留了下来。
【袁林凭借一张嘴气的敌人半死】
不久之后,红军的大征途拉开了序幕。
长征路上,袁林有个挺特别的任务,他干的是“破坏干事”。这名字听着新鲜,其实就是去搞乱敌人的阵脚,跟搞政治宣传攻势差不多一个理儿。
在一场攻打城池的战斗中,袁林担当了搞破坏的任务,他一下跑到东边吆喝几声,一下又窜到西边大声呼喊,搞得敌人觉得四面八方都像是埋伏着人马,但怎么找也找不到袁林他们的人,只能胡乱开枪放炮。
这时,敌军的救兵飞机出现了,敌人仿佛看到了翻盘的机会,赶紧朝着天上那架飞机大声呼喊,然后把炸弹投向山那边的共军阵地。
袁林怎会轻易让敌人如愿以偿?
敌人扯着嗓子吼叫时,袁林不甘示弱,扯开他的大喉咙也跟着喊。他一边搅乱敌人的喊话,一边笑话他们,说蒋介石的飞机压根听不见,喊得再响也没用,还不如直接投降。咱们共产党说话算话,肯定会保护你们的安全。
敌人气急败坏,急呼共军乃共匪之流,妄想让吾等投降?
袁林瞅准敌人被气得火冒三丈,理智全无的时机,拎起枪就对着那个大声嚷嚷的家伙开了火,那家伙立马就栽倒了。
这场仗,咱们很快就搞定了,赢得了胜利。
长征结束后,袁林接着干起了破坏工作,继续战斗。在西边和东边的战役里,他都表现得很出色,立下了大功。说他是拆散敌军的高手,那是一点也不夸张。
【袁林在解放战争中死里逃生】
在红军年代和抗日战争的锻炼下,袁林逐渐变得非常优秀,成为了一名顶尖的战士。
1946年那会儿,蒋介石突然变卦,挑起了一场大战,直冲着中原解放区就来了。袁林那会儿正跟着队伍在前线打仗呢。经过商量,他们部队决定往西边突围出去。
后来,袁林跟着队伍冲出了包围圈,虽然逃出来了,但一路上碰上的麻烦可不少。在行进过程中,袁林倒霉地被国民党的队伍给盯上了。还好他脑子转得快,假装自己是国民党的兵,瞅准敌人放松警惕的时机,袁林撒腿就往老家跑,总算是安全到家了。
回家的路挺不容易,但袁林还是咬咬牙回到了老家。可回去简单,想再出来就难了,袁林试了好几次,都没能成功回到部队。
没办法,袁林最后打定主意留在老家。
袁林没法再回部队了,但他一直没停下战斗的脚步。他带着当地的乡亲们,硬是对抗国民党的坏势力。就这样,袁林硬扛了整整3年。
1949年那会儿,共产党终于来了永新,永新这地方可算是得到解放啦!
打下永新的是由张国华带领的二野部队,张国华跟袁林以前是一块打仗的兄弟,俩人情谊深厚。可眼下的情况是,张国华已经当上了军长,反观袁林,啥头衔也没有,就是个普通士兵。
时间一晃而过,世界大变样了。
两个老战友一碰头,话匣子就关不上了。袁林一股脑儿地向张国华倒出了这些年积压的委屈,张国华听后,心里头真不是滋味,挺心疼袁林的。不过还好,现在啥事儿都慢慢往好处发展了。
1949年10月1号这天,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算是正式站稳脚跟了!
袁林以前是个红军战士,他出手帮了永新一把,搞起了县人民武装大队。大伙儿都挺看好袁林,想让他当队长。袁林也没客气,直接挑起了大梁,打算带着大家往更好的日子奔。
然后,袁林带着大伙儿一起动手,把家乡建设得更好,先是改善了交通,又忙着种地修路。在大家的支持下,袁林还当上了县长。到了1959年,他又牵头成立了井冈山管理局,把革命时期那些宝贵的资料和故事都好好保存了下来。
所以,袁林这才接到了下面的新任务。
【华国锋秘密接见袁林】
井冈山管理局成立后,袁林就当上了这个管理局的一把手,也就是局长。
后来,很多中央的大领导都亲自到井冈山走访,看看那里的革命历史和自然风光,像朱德、王震、罗瑞卿等等,袁林每次都亲自负责接待他们。
肯定地说,1965年的那次接待,是最为关键的一次。
1965年4月份的一天,袁林正在忙着手头的工作,冷不丁接到了一个从湖南打来的电话。电话里也没多讲,就说有个秘密任务,让袁林赶紧去井冈山宾馆的大厅等着。
袁林心里头估摸着,这事儿八成是上面安排的。为了不让消息走漏,给上面添乱,袁林决定一个人悄悄地去那个地方。
过了一会儿,袁林总算是把中央来的大人物给盼到了。你猜怎么着?来的是湖南省委书记华国锋和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两位大领导。
然后,袁林快步上前跟那两个人打招呼,华国锋也说了,这是私下见面。接着,他们三个就一块儿去了会客室,打算聊聊这次来的主要事情。
聊天时,华国锋跟袁林讲,他们这次主要就是接毛主席。毛主席打算去井冈山瞅瞅,不过这事得保密。关于住的地方、吃的啥的,都得袁林你亲自来搞定。
然后,华国锋跟袁林说,接下来的三件事得他亲自给毛主席处理,而且得保密,不能让别人知道。
第一条,给毛主席弄张硬点的床板,好让他睡得舒服点。
第二,咱们得按照毛主席说的来,伙食费就定在2块5,一分都不能多。
第三,准备吃的时候,弄四个菜加个汤就足够了,重点是要多放些蔬菜。
袁林也回应说,他都一一记录下来了。
后来,袁林悄悄安排华国锋和汪东兴两位领导离开后,就照着上面的秘密交代,用自己的名字去处理那些事情了。
一开始,袁林就赶紧把井冈山宾馆的115和117房间给预留出来,给毛主席住。接着,他按照上面的意思,让人赶紧给毛主席定做了一张硬床,同时,也赶紧把吃饭的标准给安排妥当。
肯定地说,对外头讲就是袁林自己有需求。
5月22号那天,毛主席终于现身了。
一瞅见,一排车队正往井冈山宾馆那边开去。车一停稳当,毛主席就下了车。袁林见状,赶紧迈开大步迎了上去,把手一伸,跟毛主席打起招呼来。毛主席也是满脸和气,一把抓住袁林的手,跟他说:
你真的很不容易,费心了。
接下来的几天,袁林就当起了导游,领着毛主席逛遍了井冈山的角角落落。不管是那些有革命历史的地方,还是新辟出的小道,毛主席都坚持要亲自走一走、瞧一瞧,好好体会一下当年在井冈山时的那种革命氛围。
这次去井冈山,毛主席心里头有很多感慨。那时候,他还写下了那首有名的《水调歌头·重上井冈山》,词句是这样的:
心里一直有大志向,再次踏上井冈山。
远道而来探老地方,老样子已换新装。
四处都是鸟叫声和飞舞的燕子,还有溪水哗哗地流,大路一直通到云彩里。
翻过黄洋界后,惊险的地方就不用再瞧了。
风起云涌时,旗帜飘扬处,乃人间盛景。
三十八年的时间,一眨眼就过去了。
能上到天际摘月亮,也能潜到深海捉王八,一路说笑唱着胜利歌儿回。
世上的事情没啥难的,只要你有决心去努力做。
转眼间,这次旅行就快要结束了。5月29日一大早,毛主席特地来见井冈山的乡亲们。大伙儿都眼巴巴盼着能见毛主席一面,路上站满了人,一个个眼里都含着泪花。毛主席也特别和蔼,跟大家一一握手,一起体会着当下的快乐和满足。
袁林会把这份美好深深地记在心里,一辈子都不会忘……
#图文打卡计划#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